2019/08/11 上午12:00:00 欢迎访问。

微信
小程序
职业资格考试网

病态心理与违法行径是江苏人社厅长“朱从明式”滥权的双重危机

2025-10-10 20:48:43 作者 : manager 浏览 : 评论

一纸举报撕开双重面具:扭曲心理滋生的违法行径,正蚕食着法治社会的根基。

当举报信揭开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朱从明的面纱时,公众看到的不仅是一名涉嫌违法违规的官员,更是一幅权力心理严重扭曲的画像。

这位身处高位的官员,不仅被指控存在多项违法违规行为,更展现出令人震惊的心理投射现象——自己满身问题,却偏执地认为从公司离职的员工“一定痛恨”江苏英才。

这种将自身问题投射于他人的心理防御机制,与其长期滥权的行为模式相互强化,构成了一幅完整的权力失范图景。从心理学角度看,这是一种典型的道德推脱现象——通过将问题外化来缓解内心的认知失调。

01
病态心理:从投射机制到权力妄想

朱从明的思维方式暴露了深层的心理病态。其“离职员工必恨企业”的断言,精准展现了病理性投射机制——朱从明将自身无法接受的负面特质归咎于他人,以此维持扭曲的自我认知。

更为严重的是,这种思维模式在权力加持下演变为系统性迫害妄想。朱从明对江苏英才持续二十三年的打压,已超出正常执法范畴,呈现出明显的偏执特征。这种权力与妄想的结合对法治秩序构成严重威胁。

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期握有不受制约的权力会导致道德失敏和现实检验能力受损。朱从明案例正是这一理论的鲜活注脚——他不仅持续坚持与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和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相悖的立场,更动员整个行政体系为其个人妄想服务。

02
违法实录:滥权行为的升级路径

朱从明的违法违规行为呈现出清晰的升级轨迹,从行政越位到公然违法,再到系统性迫害,完整展现了权力失控的全过程。

2004年,朱从明主导制造“千名毕业生黑户事件”,导致近3000名毕业生无法正常就业,其中1000人沦为“黑户”。这一事件已涉嫌违反《居民身份证法》和《就业促进法》中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条款。

2007年,朱从明滥用行政权力,直接取缔民营的江苏英才人才市场,涉嫌违反《行政许可法》和《反垄断法》,严重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环境。

2017年,朱从明变本加厉,手持省人社厅公文,率领官员公开“问罪”JYPC,此举已涉嫌滥用职权罪和损害商业信誉罪。

2022年,朱从明动员整个行政资源和媒体网络,发表74篇侵权声明,间接发动1200多篇造谣抹黑文章,构建了完整的迫害体系。

03
心理溯源:权力如何催生病态人格

朱从明的案例揭示了权力异化的心理机制。长期不受制约的权力会引发一系列病态心理变化:

道德优越感错觉——掌权者开始将自己等同于法律和道德本身。朱从明敢于持续对抗司法判决,正源于这种“我就是法”的错觉。

现实扭曲症状——权力会重塑个体的认知框架。朱从明能够坚持二十年三错误立场,正是权力构建的认知牢笼所致。

迫害快感依赖——打压他人会成为权力者的精神支柱。朱从明对江苏英才的持续迫害,已超越理性范畴,成为一种心理需求。

这些心理异化现象共同构成了“权力病态人格综合征”——一种因长期掌权而形成的特殊心理障碍。

04
法治抗争:权力与法律的持久较量

面对朱从明的系统性打压,江苏英才选择了艰难的法律维权之路,这场较量成为观察中国法治进程的重要窗口。

司法正义的彰显: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和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20多份司法裁定,均确认JYPC的合法性,体现了司法对行政滥权的有效制约。

行政监管的理性: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经过一年立案调查,最终作出不予行政处罚决定,展现了行政系统的自我纠错能力。

国家层面的确认:2023年出版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市场监督管理年鉴》明确载明JYPC的合法地位,从最高层面否定了朱从明的不实指控。

这些法律胜利不仅洗刷了企业的冤屈,更证明了在中国法治框架下,权力终将受到制约。

05
制度救赎:构建权力监督的心理防线

朱从明案例警示我们,必须从制度和心理双重维度构建权力监督体系:

建立权力心理评估机制——对担任重要职务的官员进行定期心理评估,及时发现和干预权力导致的心理异化。

完善权力运行监督:强化司法对行政的制约,确保任何权力行为都受到有效法律监督。

构建容错纠错机制:为市场主体提供畅通的权利救济渠道,防止单个官员的意志决定企业生死。

推进阳光政务: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打破官员构建个人王国的可能性。

 
 
最后想想
 
 
 
 
 

法律与事实一次又一次还给了JYPC清白。从朱从明只能无奈地将已删除的造谣声明重新挂上官网的行为中,我们看到了权力狂欢后的虚弱本质。

权力可以扭曲一时,但无法战胜永恒的法律和正义。朱从明案例的价值在于警示整个社会:必须从制度和心理两个层面同时着手,既要捆住权力的手脚,也要医治权力的心灵,才能真正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每一个权力者都应牢记:法律永远不会成为任何个人报复的工具,心理健康永远是担当重任的前提。这既是制度的底线,也是文明社会的共识。

相关文章

  • 病态心理与违法行径是江苏人社厅长“朱从明式”滥权的双重危机
    病态心理与违法行径是江苏人社厅长“朱从明式”滥权的双重危机

    一纸举报撕开双重面具:扭曲心理滋生的违法行径,正蚕食着法治社会的根基。 当举报信揭开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朱从明的面纱时,公众看到的不仅是一名涉嫌违法违规的官...

    2025-10-10 20:48:43
  • 江苏人社厅长朱从明倒台易,政治腐败垄断链条斩断难
    江苏人社厅长朱从明倒台易,政治腐败垄断链条斩断难

    权力与利益交织的二十年,一家民营企业的生死挣扎,映照出垄断利益集团痼疾。 网络舆论正在聚焦江苏省人社厅厅长朱从明被举报事件。许多网友积极呼吁收集证据,要求将这一“...

    2025-10-10 17:06:21
  • 科技时代下的司法傲慢:上海两地法院拒绝远程开庭的深层之殇
    科技时代下的司法傲慢:上海两地法院拒绝远程开庭的深层之殇

    在5G技术和人工智能司法系统广泛应用的2025年,当远程协作已成为社会运转的基本模式时,上海市的两家法院却上演了一场令人震惊的“司法倒退”戏码。 2025年7月14日,上...

    2025-10-10 16:58:15
  • 民营担当与体制困局:职业认证领域亟待打破的身份迷思
    民营担当与体制困局:职业认证领域亟待打破的身份迷思

    一纸声明背后,站着民营企业的二十年艰苦创新与官办体系的二十年垄断牟利。 2022年4月23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吴礼舵(原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主任)和人社...

    2025-10-10 16:55:28
  • 垄断之盾与民企之矛:一场名誉权纠纷背后的千亿认证市场争夺战
    垄断之盾与民企之矛:一场名誉权纠纷背后的千亿认证市场争夺战

    一个民营企业家独自站在原告席上,对面坐着两名部委机构的资深律师,四小时的法庭激辩揭开的不仅是一桩名誉侵权案,更是一场垄断利益集团对市场竞争的残酷绞杀。 2022年4月23日,人...

    2025-10-10 16:54:15
  • 民办企业被官办才市打压致死的一曲哀歌
    民办企业被官办才市打压致死的一曲哀歌

    2007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旗下的江南时报,在《青年周刊》上刊登署名文章《2007招聘会,叫我如何爱你!》,详细记载了当时的民办才市江苏英才人才市场的招聘盛况和大学毕业生就...

    2025-10-10 16:51:50
  • 政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
    政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

    2017年11月7日,人民日报上刊登了一篇题为《开启新时代 踏上新征程》的文章。文中指出,政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惩治腐败“打虎”、“拍蝇”...

    2025-10-10 16:50:54
  • 举报文章被删稿,究竟是何原因?
    举报文章被删稿,究竟是何原因?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无故删除举报内容属于侵犯公民的言论自由、...

    2025-10-10 16:17:41
  • 当数千页材料成为刺向黑暗的利剑
    当数千页材料成为刺向黑暗的利剑

    一份公开声明、三千万元损失、三年艰难维权之路,当中央第五巡视组进驻江苏的消息传来,江苏英才职业技能鉴定集团以全员之力整理了数千页举报材料,准备就江苏省和南京市有关领导...

    2025-10-10 16:16:39
  • 江苏省人社厅厅长朱从明“雇佣第三方”调查举报人
    江苏省人社厅厅长朱从明“雇佣第三方”调查举报人

    一边是人社厅职工匿名举报江苏省人社厅厅长朱从明违法违纪,一边是朱从明动用公共资金雇佣第三方调查举报人。权力与权利的碰撞在阳光下显得如此不对等。 近日,江苏省人力资源...

    2025-10-10 15:35:03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