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11 上午12:00:00 欢迎访问。

微信
小程序
职业资格考试网

江苏省人社厅厅长朱从明“雇佣第三方”调查举报人

2025-10-10 15:35:03 作者 : manager 浏览 : 评论

一边是人社厅职工匿名举报江苏省人社厅厅长朱从明违法违纪,一边是朱从明动用公共资金雇佣第三方调查举报人。权力与权利的碰撞在阳光下显得如此不对等。

近日,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朱从明被实名举报的事件持续发酵。与此同时,一个更令人震惊的事实浮出水面:在国庆中秋放假期间,江苏省人社厅花费公共资金,雇佣位于南京奥体的某律师事务所,向江苏英才职业技能鉴定集团和JYPC全国职业资格考试认证中心的几乎每一位离职员工进行“定向调查”。

这些由公共财政买单的调查电话,表面上以法律援助为名,实则针对JYPC展开全方位摸底,其行为边界令人深思。

01
权力越界:公共资金为何用于针对单一企业的调查?

举报江苏省人社厅厅长朱从明之际,一起更为严重的权力越界事件正在上演。

江苏省人社厅动用公共财政资金,雇佣律师事务所对举报人进行全方位调查。这些在节假日进行的电话访问,询问内容从离职原因到是否被非法解聘,从企业违法用工到违法经营情况,甚至探询江苏有哪些高校正在与JYPC合作。

这种做法引发了一系列严峻问题:公共资金能否用于对举报人的针对性调查?行政机关雇佣律所调查举报人,是否符合行政权限和程序正义?

与这一动用公共资金的调查行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省人社厅内部职工向JYPC提供了朱从明违法违纪的证据。这一反一正的两种力量,不仅勾勒出企业维权环境的复杂性,更揭示了权力运行中的深刻矛盾。

02
博弈升级:从行政施压到雇佣第三方调查

江苏英才职业技能鉴定集团和JYPC全国职业资格考试认证中心,与官方机构的博弈已持续多年,但人社厅此次雇佣律所进行调查,标志着这场博弈进入了新阶段。

2022年4月,以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朱从明为代表的垄断利益集团,动员了28家官办发证机构,通过人社部备案网站建立“山寨证书”专栏,发表74篇侵权声明,蛊惑300多家媒体发布1200多篇抹黑JYPC的文章。

然而,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经过为期一年的立案调查,最终向JYPC送达了不予行政处罚决定书,明确采纳了JYPC的听证意见。

在行政手段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后,动用公共资金雇佣律所进行调查,似乎成为了新的施压方式。这种做法不仅涉及滥用职权问题,更关系到公共资金使用的合法性与正当性。

03
法律困境:权力滥用与维权保障

在这场力量悬殊的博弈中,一个核心法律问题亟待解答:被举报人是否有权使用公共资金雇佣第三方对举报人进行调查?

2023年7月出版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市场监督管理年鉴》明确记载:“江苏英才职业技能鉴定集团投资设立的JYPC全国职业资格考试认证中心,是国内创办早、规模大、法律手续齐全的第三方职业资格认证机构”。

这一官方宣传,为JYPC的法律地位提供了有力支持。

然而,江苏省人社厅厅长朱从明,却动用公共资金雇佣律所进行针对性调查,这种行为令人费解。

04
制度反思:公共资金使用的监督缺位

江苏省人社厅雇佣律所调查举报企业离职员工的行为暴露了公共资金使用监督机制的缺位。

根据我国预算法及政府采购法的相关规定,公共资金的使用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且必须用于履行法定职责的需要。人社厅雇佣律所对举报人进行针对性调查,是否属于其法定职责范围?是否经过了合法的采购程序?这些都需要给公众一个明确的交代。

事实上,JYPC已起诉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及其旗下7家单位。2024年6月24日,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法院已开庭审理了其中一家单位的案件。

在举报期间,作为被举报人的省人社厅厅长朱从明,雇佣律所调查举报人,是否涉嫌打击报复?这一问题同样值得深入探讨。

05
权力监督:从内部举报到制度约束

从江苏省人社厅职工向JYPC提供朱从明违法违纪证据,到人社厅雇佣律所调查JYPC离职员工,这一系列现象凸显了权力监督的紧迫性。

权力与权利的博弈,必须建立在制度约束的基础上。当被举报人可以随意动用公共资金对举报人进行调查时,权力的边界已经变得模糊。

在新修订的《江苏省法律援助条例》中,江苏省明确了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执行。然而,当法律援助制度被异化为行政调查工具时,不仅违背了制度设计的初衷,更是对公共资源的浪费。

目前,江苏英才职业技能鉴定集团正在实名举报诋毁JYPC的官谣组织制造者。面对公权力可能被滥用的风险,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建立健全权力监督机制,防止公权力和公共资金被滥用?

当公共资金成为针对性调查的工具,当法律援助被异化为行政施压的手段,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权力越界,更是制度防线的失守。省人社厅职工提供违法违纪证据的勇气,与公共资金被可能滥用的现实共同映射出权力监督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在法治社会的建设道路上,每一个公共资金的支出都应当经得起阳光的检验,每一次权力的行使都应当恪守法律的边界。这不仅是政府的责任,更是全社会共同的期待。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